約莫五秒鐘前,我掛了一通電話,哦,不不不,應該是說從現在這個時間點往前推敲,一共是三通電話才對。
這三通電話要尋找的對象,剛好都是同一個人。
第一通電話撥來時,放在木質桌上的手機因為震動而產生了位移,在還沒被接起的分秒裡,顯得十分激烈。手機外螢幕上顯示著,一通令我陌生的家用電話號碼,劈頭正在蒐略腦房記憶的同時,由好奇心驅使的右手按起了接聽鍵,試著揭開猜疑。
電話彼端的陌生男子1用著平板且薄薄的口音,說了聲「喂」,之後,幾乎在等不到我任何回應的當下,繼續用著十分確信的肯定句來說著下一句,「魏先生」,而不是電話言語理應有的基本禮貌,如是「喂,你好,請問你是魏先生嗎?」等疑問句。這個充滿自信的聲狀,在我說著「對不起,你打錯了電話。」的霎那迅速瓦解,瞬間換成無比謙虛的連聲道歉。
掛上了電話,手機又震動了,又是一通家用電話,哦,不是剛剛那個號碼,不曉得是不是同一個人?當直覺在忖度裡繞轉,還是按下了通話鈕,很顯然的我認得幾秒前在電話停留的聲音,也是同一個人,但是剛剛的對話模式(一樣的語氣,一樣的措詞)完全沒有被時間給遺忘,只不過是隱匿在又一通的的陌生號碼裡,真讓人陷入答錄機的迷思裡,也是個無奈的收場。
當第三通電話又響起,有點不太想接,幾乎是想用行動來沉默回絕,卻又不想讓手機的震動的訊號給擾壞了手邊正在進行的工作,在矛盾的拉扯之下,我還是接聽了電話,本想在對方還未發任何一語之際,飛快地說「我想,對方應該是留錯了電話,我並不是你要找的魏先生。」,但我還是慢拍了點,對方拉抬嗓音的速度比我先馳得點了,陌生男子2操著台語腔調說「魏(台語)啊,咁無在耶?」,我在心裡笑了一下,心想著「換人打電話了歐?」,並禮貌性地回覆本來想說的解釋,於是,對方送給我好多個連續的「歹勢」,在他還沒掛電話以前,這個名詞出現的像機關槍掃射的子彈,持續又持續,直到雙方都離開了對話情境為止。
這個下午,「魏先生」變成了一個虛擬的人物。
我與兩名陌生男子,成為生活幽默短劇的臨時演員,毫無彩排。
而劇情大綱應該是這麼寫的:「一個充滿謎樣的魏先生,留下了一個錯誤的聯繫號碼,卻在城市進行隨機抽樣的分配,讓陌生的聲音在話筒裡被串接…。」
2008年9月28日 星期日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