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24日 星期一

我要跟麵包相親相愛

2010年的5月14日,我離開了我的第一份工作。為了在今年九月去法國學習甜點之前,有一些入門對於麵糰或是甜點的基礎,我選擇了在麵包店實習,整日與磅秤為伍,在麵包出爐前親身經歷全程的流程以及製作。在台灣,點心界或是甜點界的初級生,統稱「學徒」,早年延續下來的稱號,直到現在都還適用。它的整個體系還是值得被活絡的,做麵包跟點心也需要投注某種程度的熱誠,對我還來說是,如果不是因為喜歡吃、對吃有用心的想法,也不會有想要做的追尋,我的媽媽說:那也許是所謂的夢想。能做出好吃又講究的麵包甜點,吃過之後會有快樂拂上心頭的感觸,是我一直都很想實踐的事情。

新的實習環境在人金華街的小珍珠烘焙,我遇見了一對很認真踏實的夫婦;發哥與珍珠姐,還有每個動作都很流利的翠萍(不知道是不是這樣寫,在麵包坊鮮少拿起筆,一切講究效率,我連認識人的開始,都是用聲音的記住),聽發哥說,她以前是從事廣告業,後來成為客人後,熟了之後就問她有沒興趣來學?她一學就是三年,直到現在。還有一位會在下午麵包出爐前來到店裡的小夢,她是印尼華僑生,來台灣就讀師大中文系,趁課餘時間來打工。就這樣,我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組合,和以往不同的環境。

剛到的第一天,除了認識整個廚房的器材和原物料的擺放處,也首度嘗試搓揉麵糰,以及要有重量的概念,現在能依賴磅秤,以後就得依賴手感,時間等於經驗。一個麵包的大小,取決於麵糰的分割,重要的是切分之後,要在最短的三秒之內將麵糰調整到應該要有的雛形,且表面要光滑不能粗慥,再依序送到發酵室或是麵包架上等待第二次的整型。初體驗,一待就是七、八個小時(包含麵包出爐的時間)。整個過程,注重酵母的活性,手掌的溫度,麵糰筋性等等,才第一天,就讓我有了全面且概括的初步認識,也重反學生時期的筆記年代。

夾夾樂

夾烤麩比賽:選手安VS選手包
ROUND.1

剪紙趣

我們用色紙來構圖,我左邊,你右邊。我說我玩的是抽象,你說你是用色塊來素描。

混血兒小館


高雄上來台北的鵝油。羅曼蒂克的擺在櫃子裡,是最先拿下知名度的產品。我家冰箱庫存還有一罐。和麵拌菜兩相宜。



用餐環境舒適,成熟的褚紅色配色,隨性垂掛的吊燈,溫馨的光線。


鵝油炸薯條以及鵝油豬血糕。兩樣小食皆表現的不錯。不過當時用餐的記憶最讓我難以釋懷的是不及格的服務;適逢剛開張,餐點等待時間拉的很長,這還不打緊,還得忍受荒謬的出餐流程,我點的小菜變成別人桌上的小菜,心想剛剛在紙筆上所登記的菜名跟桌號是不是早已被服務生乾晾在一邊,整頓飯吃下來一直在跟鄰桌確認,吃到後來我都比當天服務的服務生還清楚對方所點的菜。當晚的氣氛很傲慢,我有點不高興。五月七號我吃過一次晚餐,那一次的不愉悅經驗,仍是下次考慮是否前去的首要評選。店有新格局固然很好,但該有的服務細節也不該省略才對?現在回頭想,當晚真是高風險的一次交鋒,不過,樂朋似乎還沒準備好。

甜心,請你加加油!


在玻璃櫃中,看見這個甜點的製作素材有著異於平常的風味,它標示了幾款甜酒的名稱,讓我在挑選時有了躍躍一試的念頭。我想吃吃看這塊以海綿蛋糕為主的甜點,是如何被酒的香氣交融,把美味提帶出來?等到上桌後,我用叉子撥下一小口,專心的判別味道,其實有一點失望,又是一個文案專美於前的產物。它的造型與外觀是有其美感,不過在味道上的工夫不夠紮實,所謂的酒香也不夠明朗,相形之下最搶戲的那塊白花花的螺旋奶油,帶有越界的填充,用花香干擾了重點。簡單而言,該到味的不到味,不該來的卻出盡風頭,讓焦點失真了。暫時要對它有好感,都是勉強。

it's edition



在六張犁捷運站下車,步行往麟光捷運站方向,彎入巷子裡約走10分鐘就可以到達。由夫妻檔開設的展覽、書籍、傢私小天地。空間以白色為主,視覺調度的很好,書籍的擺設以書封為例,每一個都可以獨立成為是一件作品的看待。而叢書類型多元,舉凡科學雜誌、色彩學、設計刊物或是其他有趣的圖文書都在這裡一一被陳列著。另外一個空間的特色為,透光效果顯著,入口處是窗格式的景窗,房背是一個小庭院式的採光,穿梭在之間,看的見光與影的變化,或是光線投射進到屋內被牆面裁切的影子,巧合地成為幾何圖型,生動又有趣。前幾個禮拜前去時,正在展出50-60年代德國出版的醫學雜誌封面,立示在牆面上,用透皮的壓克力裝束著。透過設計的語彙把醫學圖像分析變得活潑,不管是光譜還是體溫圖還是細胞分裂的圖,都有新式的詮釋觀點,每一本都很精采,好看的配色和豐富的線條書封讓我每天都想捧著。

我的袋子裡都裝些什麼?!


新玩具寵兒:霹靂桃紅溜妞球,瓢蟲溜溜球,無敵單手迴力拍,攜帶式簡易高調黃色望遠鏡,以及墊底在下方的藍色時髦飛盤(公園撒野,展現童心必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