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的5月14日,我離開了我的第一份工作。為了在今年九月去法國學習甜點之前,有一些入門對於麵糰或是甜點的基礎,我選擇了在麵包店實習,整日與磅秤為伍,在麵包出爐前親身經歷全程的流程以及製作。在台灣,點心界或是甜點界的初級生,統稱「學徒」,早年延續下來的稱號,直到現在都還適用。它的整個體系還是值得被活絡的,做麵包跟點心也需要投注某種程度的熱誠,對我還來說是,如果不是因為喜歡吃、對吃有用心的想法,也不會有想要做的追尋,我的媽媽說:那也許是所謂的夢想。能做出好吃又講究的麵包甜點,吃過之後會有快樂拂上心頭的感觸,是我一直都很想實踐的事情。
新的實習環境在人金華街的小珍珠烘焙,我遇見了一對很認真踏實的夫婦;發哥與珍珠姐,還有每個動作都很流利的翠萍(不知道是不是這樣寫,在麵包坊鮮少拿起筆,一切講究效率,我連認識人的開始,都是用聲音的記住),聽發哥說,她以前是從事廣告業,後來成為客人後,熟了之後就問她有沒興趣來學?她一學就是三年,直到現在。還有一位會在下午麵包出爐前來到店裡的小夢,她是印尼華僑生,來台灣就讀師大中文系,趁課餘時間來打工。就這樣,我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組合,和以往不同的環境。
剛到的第一天,除了認識整個廚房的器材和原物料的擺放處,也首度嘗試搓揉麵糰,以及要有重量的概念,現在能依賴磅秤,以後就得依賴手感,時間等於經驗。一個麵包的大小,取決於麵糰的分割,重要的是切分之後,要在最短的三秒之內將麵糰調整到應該要有的雛形,且表面要光滑不能粗慥,再依序送到發酵室或是麵包架上等待第二次的整型。初體驗,一待就是七、八個小時(包含麵包出爐的時間)。整個過程,注重酵母的活性,手掌的溫度,麵糰筋性等等,才第一天,就讓我有了全面且概括的初步認識,也重反學生時期的筆記年代。